【风蓝讲坛】宏观政策导向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指引 ——以2015-2022年云南省投资情况为例发表时间:2023-05-09 10:11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是科学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总结当年成绩和经验,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是企业和地方政府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经济工作的指路明灯。本文将总结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导向,结合对云南历年投资数据的分析,研究宏观政策对投资导向的指引作用,合理研判2023年云南各行业固定投资的变化趋势。 一、固定资产投资额
图1-1: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额 从2015年起,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始终保持稳定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从2016年开始,增速逐年降低,2021年增速达到几年最低值。相应地,自2016年始,国家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精准”“有效”“结构优化”等投资主基调,不推崇“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更加注重投资质量和效益。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走势或许正是国家和省经济工作会议财政政策导向传导出的结果。 二、农业投资情况
图2-1:云南省农业固定资产投资 云南省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稳步上涨,但上涨增速波动较大,2016年增速大幅下降,2018、2019、2021及2022年增速都有所降低,从国家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导向来看,这几年的主要任务重点发生了转变,农业发展未作为一项单独的主要任务提出。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大主要任务仍未直接包含农业发展,因而我们预测,在2023年农业投资将稳定增长,但增速大概率持续放缓。结合中央一号文、农村工作会议等导向,预计云南省对农业的投资将重点偏向高标准农田建设、数字农业、设施农业等领域。 三、工业投资情况(一)采矿业
图2-2:云南省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 在经济工作会议“化解产能过剩”的发展基调下,2016年以来钢铁、煤炭行业采矿业大多呈现负增长的趋势。在全球贸易疲软、总体需求减弱的背景下,采矿业在未来预计将保持平稳。 (二)制造业1、总体情况
图2-3:云南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从2015年开始,在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加之明确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015年开始制造业发展水平持续加快,投资规模稳步提升。2016年,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内市场需求不振、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政策的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2022年以来,面临“三重压力”、疫情反复冲击和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云南经济发展韧性强劲,制造业投资增长相对稳定。 2023年,云南省制造业发展政策导向清晰,资源经济是重点,园区经济是支撑,“3个100”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指明发展方向,将充分激活与释放潜能,绿色铝、绿色硅、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投资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 2、农产品加工业
图2-4:云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云南省各类农产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不规律的变化趋势。从2015年开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农业发展方向关键词都离不开“质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等成为一直以来的政策导向。综合来看,农产品加工业的需求相对刚性一些,投资变化趋势还是更多的取决于市场需求,宏观政策导向的影响不大。 2023年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向依然是“提质”,受扩大内需战略实施的影响,会进一步激发多样化市场需求。
3、医药制业
图2-5:云南省医药制业固定资产投资 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要发展生物医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6年,云南省重点提出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八大重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云南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因此,2016年云南省医药制业投资增速较快,且在后期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国家投资增速相对缓慢,而云南省投资增速加剧,主要是受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密集发布,政策导向清晰以及后期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的影响。2020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兴产业”,2021年在前期高基数及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的基础下,医药制业投资增速有所下滑,但投资规模仍然保持高位。2022年共下达5.78亿元财政科技资金,围绕疫苗等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化学药等领域启动实施了一批生物医药重大科技项目,全省签约投资金额1000万元以上生物医药产业项目36个,签约金额超过300亿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医药行业的方向是“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导向是“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引进更多国家优质医疗资源在云南落地、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的支持力度”。依据政策导向,加之受人口老龄化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延续等因素,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未来医药制造业将呈现更加良好的发展趋势,投资规模也将保持稳步增长。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科技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水平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医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等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4、汽车制业
图2-6:云南省汽车制业固定资产投资 云南省汽车制造从2016年开始就将重点转向了新能源汽车领域。从宏观政策导向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2016年要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国家列入重要的战略性新型产业,同年,云南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因此,2016年云南汽车制业投资规模大幅增长。2017年受2016年底政策调整的原因,部分市场需求压缩,但受当时汽车产业“双积分”政策的影响,2017年和2018年整体投资水平仍然保持相对较高。2019年汽车制业固投大幅下降,刺激政策导致前两年销量基数过高,导致未来需求被透支,市场因素占很大一部分原因。同样的,2020、2021互联网出行的快速发展、公共交通的不断完善、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投资规模降低。 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受政策影响非常大,财政政策扶持仍然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表明2023年要“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加之宏观政策导向政策的明确指引,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云南汽车制业的重要支撑,投资规模将会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成为稳定投资导向,汽车智能化成为电动化后的重要方向。
5、电子信息产业
图2-7:云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 从整体投资走势可明显看出,云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更偏向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给予特殊强调,“创新创业”也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2016年的重要政策导向。同年,“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政策也相继实施。在此背景下,云南省积极响应,从2016年开始,电子信息相关产业投资规模增长迅速。2017年是“人工智能”应用元年,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出现“新基建”提法,对2019年相关领域投资形成支撑。2019年云南成立了“数字云南”建设领导小组,数字经济发展正式迈出坚韧步伐,确保电子信息产业投资保持稳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包含“加快数字化发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当年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增速加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要“加快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实施‘3个100’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要求,2023年电子信息相关产业投资将保持高速增长。 6、废气资源综合利用业
图2-8:云南省废气资源综合利用业固定资产投资 值得关注的是全省废气资源综合利用业固投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主要是因为“绿色发展”是国家和省长期以来践行的重要发展战略。加之近年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提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更加成为主流。中央经济工会议更是提出2023年“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投资增速将进一步加快。 (三)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图2-9:云南省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能源投资占云南省固投的比重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6年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主要方向,以去产能、补短板为重点的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展开,2016年开始云南能源投资也开始降低。2017年“去产能方面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能源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将更加坚决。2018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绿色能源牌”,能源产业已成为拉动云南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2021年在能源行业“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随之而来的是限电限产政策的实施,导致能源投资突降。到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信号“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当年全省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接近80%,增幅居全省重点行业之首,全国排名第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表明,2023年要“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结合“双碳”的大背景,新能源相关的行业产业是未来经济最有希望、最具爆发力的领域,特别是云南作为资源大省,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上更将不断加大投资、提升效益,智能化赋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等将成为重要方向。 四、服务业投资情况(一)基础设施
图3-1:云南省部分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是促投资、稳增长的重要领域,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拉动经济回升、稳定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的“强心剂”和“压舱石”。因此,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都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每年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都会着重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只是侧重点不同,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对基础设施的政策导向出现了“适度超前”的描述,云南省当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就出现了负增长。 表1:基础设施政策导向侧重点
从2023年政策趋势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持续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推进乡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推进绿美乡村建设”。结合当前形势判断,2023年基础设施投资将实现回升,新基建将会成为热门投资领域,乡村基础设施投资也会持续增强,传统基础设施保持平稳增长。 (二)房地产图3-2:云南省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固定资产投资 一直以来,房地产投资也是支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中流砥柱,随着2016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化解房地产库存”,到2017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明确,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决心凸显,“租购并举”正式进入加速模式,云南房地产投资增速同年实现负增长。随后,租购并举、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政策的加大实施,加之疫情的影响,从2020年开始云南房地产投资又开始出现大幅的负增长。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支持住房改善消费”“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着力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2023年对房地产业的规范力度将会只增不减,“保交楼”“租赁住房”“保障性住房”等政策要求带动房地产投资回温,刚性和改善性住房将成为主要市场需求,保障房体系将更加完善,房地产业良性循环、稳步健康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